1.人生態度回答了人的什么
A.人應當如何活著?
B.人為了什么而活著
C.人生的價值是什么
D.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解析:B(讀本P61)人生態度回答了人為了什么而活著
2.習近平說“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這句話說明人生的價值在于
A.個人的生存和發展
B.個人心理中的心態良好
C.個人物質的精神需求的滿足
D.人為他人和社會所有的意義
解析:D(理解)
3.人際交往中,由于性格經歷,文化修養等差異,難免會產生矛盾,這就要求人與人互相理解,求同存異。不在非原則的問題斤斤計較。這是人際交往中應遵循的
A誠信原則的要求
B.寬容原則的要求
C.平等原則的要求
D.互助原則的要求
解析:B(P76)。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則:平等、誠信、寬容、互助。
4.理想信念有理想和信念兩個概念結合而成的包含理想和信念的含義,其中理想是指
A.人們在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B.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C.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精神狀態
D.人們在一定認識基礎上的確立對某種思想堅定不移并身體力行的態度
解析:B(教材P29第一段第一行)(讀本P81第二段)。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目標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5.人們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們的內心深處,屬于一種精神理論。但是它又不是一種純粹的主觀現象和禁止的精神狀態,而是一種包含的行動態度的復合現象,是一種從精神的行動的轉變過程這體現的理想信念具有
A.思想性與實踐性的特征
B.時代性與階級性的特征
C.多樣性和共同性的特征
D.虛幻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解析:A(讀本P82-83)。理想信念的基本特點: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與實踐性;具有時代性和階級性;具有多樣性與共同性。其中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與實踐性的特點的理解是人們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內心深處,屬于一種精神現象。但它又不只是一種純粹的主觀現象和靜止的精神狀態,而是一種包含著行動意志的復合現象,是一種從精神向行動的轉變過程。
6.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調。當代中國全體人民全體的共同理想是
A.民族主義
B.新民主主義
C.民主社會主義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解析:D(教材P35-36)(讀本P88-9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7.現實是彼岸,理想是此岸,中間隔著湍息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這就證明
A.理想可以自發實現
B.理想是在實踐中形成的
C.理想終歸是一種虛幻的現象
D.只有在實踐中的理想才能變為現實
解析:B (教材P29第一段第一行)(讀本P81第二段) 。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目標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8.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看不懂),在不同的時代和文化關系下有著不同的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
A.傳承中華傳統道德,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B.固守中國民族特色,抵御一切外來文明
C.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D.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爭取中華民族徹底解放
解析:C。
9.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勵中華全體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下列選項中體現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是
A.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志不立,天下無可立之事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解析:D(讀本P104-105) 。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1)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反對戰亂)
(2)抵御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抗日戰爭、抗美援朝)
(3)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4)心系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0.不同的時代條件,對愛國主義提出不同的時代要求,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
A.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B.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C.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
D.把中國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道路
解析:C(教材P57)(讀本P108)。愛國主義的時代要求:1.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2.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3.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4.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5.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11.時代精神反映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引領著時代進步的潮流,體現著社會主旋律和時代最強音。當代中國,任何一個具有愛國情感的人都應該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
B.艱苦樸素
C.無私奉獻
D.謙虛謹慎
解析:A改革創新是時代要求(教材P68-69)
(1).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
(2)是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集中體現。
(3)是贏得未來的必然要求。
12.人類社會需要道德,也產生和發展了道德。下列關于道德起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和“神”的啟示
B.道德是動物合群感和社會本能的簡單延續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產生于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解析:D.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產生于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會關系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人的自我意識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讀本P125)
13.道德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只是倡導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通過說服勸阻示范等方式起作用。這說明道德調節人們社會行為具有
A.專業性的特點
B.隨意性的特點
C.非強制性的特點
D.不穩定性的特點
解析:C。道德對社會行為的調節是非強制性的。道德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只是提倡“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
以上為2020年8月湖南自考專升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真題答案-單選題(一),如果想要知道更多湖南相關政策公告,統招專升本,成人高考,自考動態,常見問題,招生簡章等湖南最新消息,請關注我們湖南專升本,為您及時更新最新動態。

湖南專升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